其他

“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”最新进展!双方再发声,最热网友观点是...

2018-01-31 禅城青年


近日,有关“北大毕业生拉黑家人”的报道引发网络热议。

媒体报道截图


曾经的高考理科状元,本科北大的留美研究生王猛(化名)12年不回家过春节,6年前,他与父母决裂,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。他写下万字书信控诉其“罪行”。


万字长信的开头部分文字(来源:红星新闻)


据成都商报报道,昨日,王父也在网络上看到了报道,在给成都商报记者回复的信息中,他称:


“希望稿子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”,他会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对待这件事情,“初步想法是不能把过去简单地看成废墟,否则断壁残墙会阻隔视线,形成隔阂。即使是废墟,也应该用心清理,还可以发现基础、设计、施工中间的诸多问题。这样才能为明天铺平道路,打造新的景观。”

  

事实上,在成都商报报道之前,王猛与父亲之间可能很难有这样公开对话的机会,在了解到父母的思考和反思后,他会“回家”吗?


昨日下午,王猛在电话中向成都商报记者表示,接下来会再仔细考虑


网友的这句评论获得2.1万点赞...


对于此事,网友是怎么看待的?


新浪微博上相关报道的评论区已有上万网友表达了观点。


在@人民日报的相关微博上,有2万网友进行了评论,其中这句获得2.1万点赞:



不少网友对于这一观点进行了跟帖回复:




此前媒体报道回顾


据红星新闻报道,2012年前后,一封长长的决裂信发出,接着,王猛拉黑了与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,与“家”彻底告别。他不再主动联系家人,也几乎不回复任何信息。这一步,充满无奈,“这期间有太多的机会,但凡有一次他们抓住了,就不至于此。”


最近10年,王猛仅回过一次家,还是“例行公事”——更换过期身份证。那是2015年春天,整个行程仅在老家的城市呆了6个小时,在家中停留了不到10分钟。这还是因为需要向父母拿户口本,否则,连10分钟也没有。



被控制的爱:单纯环境限 44 32971 44 14690 0 0 5081 0 0:00:06 0:00:02 0:00:04 5091了社交能力



“我母亲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,喜欢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。”王猛至今记忆深刻的一件事发生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——


那时,班里要搞文艺演出,前一天班主任要求大家穿齐膝短裤参加,但演出时却只有王猛没按要求着装。“我母亲不由分说地让我穿长裤,我提出带上短裤备用的请求也没被准许。”在穿衣的事情上,这不是孤例。王猛说,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审美来置办的,几乎没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选择的。


王猛是大院子弟,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,所有的生活圈子几乎都在这个院子里,“包括朋友,都是他们(父母)认识、了解或者听过的,跳出学校的几乎没有”。


王猛介绍,五六年级时,自己对奥数很有感觉,而一开始母亲并不乐意让自己去,一次在外参加奥数考试回来后,发现携带的文件夹不见了,找回后发现被人划坏并涂抹,“回到家后,母亲不但没有安慰我,反而说‘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’!”


高中时,王猛曾强烈要求到外面的学校上学,但遭到了父母的拒绝。此后多次争取也均遭到家人拒绝。尽管后来考上北大,但王猛认为,正是这一封闭单纯的环境让自己的社交能力从小就受到了影响,与一些同学的难以相处也让他对人际交往不再期盼。


原本以为,考上北大,就能远离家乡,逃离父母的“控制”,但依然没有。“就在离开前,家人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电话,请她之后多多照顾”。王猛说,大姨果然像父母一样“照顾”他:不断给他打电话,甚至悄悄联系他同学了解他的情况。


在王猛看来,这不是照顾,而是一种控制。


父母的“关爱”如影随行,随后就给他找了一位“老朋友”照顾他。在与家人的通信中,王猛讲述了与这位“老朋友”并无共同话题,并列举出其为人的诸多问题,“信有4000多字,至少在我看来是证据严密的,让他们明白我跟这人的关系。”


回信一天后就来了。“尽管承认我的愤怒是真实的,但却称‘绝交未免太狭隘无理了’,且依然要求我学会跟有问题的人交往。”王猛无法接受父亲的回信,“父母的反应仍然不以为然,并不顾我的感受。”


父母搞不懂:儿子为何老揪着过去不放


这些年来,无论儿子能否收到,母亲老刘(化名)都会在春节前给儿子发去短信,询问其是否回家过春节。结果如预想一样,大部分信息几乎都没有回应。仅有的两次回复还是在几年前,而回复也极为简洁,“有事,不回”和“不”。


“每年春节都有人问,你们儿子咋又没回来,我都说他在美国,忙,不方便也没多少时间。”老刘觉得这样回答是在为儿子撑面子,“不然说他和父母决裂了,不回来了?”


“我们在期待一个契机,给他时间和空间。”老俩口内心期待着儿子的回归,希望与儿子重新建立起亲密联系,他们认为在关系的重建上,主动权仍在儿子那边,家的大门永远打开,“你走近,我不会反手推开你”。


饭桌上,老刘多次重复着一句话,“搞不懂他是啥原因”。


会不会真如儿子所言,是父母从小的掌控和过度保护导致的呢?


这一点上,母亲老刘似乎也不认同。“要说掌控,他17岁以后就不在我们身边,现在34岁了,人生一半都在外边,如果前半程我们在掌控他,可问题出在这后面啊,照这样说,反而是掌控不够。”


老刘也承认,的确对孩子说了很多“不”,但这些也都是原则上的不。“我们单位是讲政治的,那时候就有一个警示片,里面讲一个儿子犯错后,在生命最后时刻都在埋怨他父母为什么不能多告诉他一些‘不’字,哪些是不能做的。我可能也更多的是在这些方面给他说了一些不,收得紧了些。”


红星新闻记者将王猛的万字长信转给了老王一份,希望他能清楚儿子对过往真实的思考和想法。看完信的老王没有说太多感受,“还是以前说的那些事”,他依然认为儿子太放不下。


“不管怎么样,我们爱儿子,希望能跟他重新联系起来。”老刘说。


正如知乎网友李松蔚提到,那时候大人是权威,孩子没有权力定义大人的行为。算不算伤害,大人说了算。但正如前面所说,时代变了,话语权转移到年轻那一代了。他们的感受越发成为不容忽视的声音:「不管你怎么说,我就是感觉被嘲笑了!」。(更多精彩评论请戳阅读原文


禅小团认为,与其归咎父母,等待父母改变,不如直接敞开心扉,跟父母沟通。作为父母,也不应该觉得自己没有任何地方做错,持续的伤害,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。假如所有态度都是偏见,我们活在各自的偏见中,相互碰撞,争执,决裂和怨怼,根本无法解决问题。


你的父母有控制欲吗?对于本文这件事,你是怎么看的?

来源|中国青年报、成都商报、红星新闻等

编辑|禅城青年微信编辑小组 念响新媒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